近日,杭千高速智慧養護升級工作取得關鍵性突破,由其與蘇交科旗下子公司——江蘇科運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江蘇科運智慧”)聯合打造的“蘇交科空域智巡平臺”全面啟用。該系統以“無人機+AI”技術為核心,構建起 “算法-數據-硬件” 協同聯動的技術閉環,不僅實現了高速公路道路病害與交通事件的全覆蓋智能識別,更在推動行業技術升級、保障公眾出行安全等方面釋放顯著社會價值,為我國公路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落地、可復制的實踐樣本。
算法倉破解難題
40余個專項模型精準識別

為精準應對高速公路運維中的多元需求,該系統聚焦路面、護欄、邊坡、橋梁四大病害場景及各類交通事件場景,針對性研發40余個專項檢測模型,通過技術創新突破復雜環境下的識別瓶頸。
在模型優化方面,系統創新性引入生成對抗網絡(GAN)技術,可模擬不同光照強度、天氣條件、車流密度下的目標形態特征,大幅擴充訓練樣本的多樣性與代表性,從技術根源保障了復雜環境下識別結果的穩定性與準確性。同時,系統采用 “區域定位+目標檢測” 的分層識別邏輯,有效規避自然植被、地形起伏、車輛遮擋等因素造成的誤判問題,進一步提升識別精度;在道路病害識別方面,系統可精準定位路面裂縫、橋梁漏筋、護欄形變、邊坡落石等隱患,明確標注隱患尺寸與具體位置。其中,路面裂縫識別閾值達100×100像素,可捕捉寬度小于2mm的細微裂縫,橋梁漏筋識別閾值為600×600像素,護欄形變識別閾值為300像素(長/寬),邊坡落石識別閾值為200×200像素,實現 “小隱患不遺漏、大問題早發現”;在交通事件識別方面,系統覆蓋行人闖入、兩輪車違規進入、應急車道占用、導流線占用、道路施工、車輛擁堵、大車占道、機動車實線變道、低速緩行等場景,快速鎖定事件發生區域,同步標注涉事目標(如違規車輛、施工區域范圍),為應急處置提供精準靶點。
多模態數據融合
打通 “采集-分析-決策” 全鏈路

為打破傳統運維中 “數據孤島” 現象,該系統通過多模態數據融合技術,實現了高速運維 “采集-分析-決策” 全流程自動化,有效解決行業內 “識別易、定位難、決策慢” 的痛點問題。
在數據傳輸與定位環節,系統支持高清影像實時傳輸,傳輸延遲控制在100ms以內,確保養護人員可實時掌握道路動態;融合GNSS定位技術(定位誤差小于1米)與激光點云數據,構建高速公路3D數字孿生模型,將AI識別的病害位置與實際道路里程樁號、橋梁墩柱編號精準關聯,徹底解決了 “識別結果與實際位置脫節” 的行業難題;在決策支撐層面,系統內置標準化報告生成模板,可自動整合病害類型、隱患尺寸、環境數據(含巡檢時間、當日天氣等),生成包含針對性處置建議的巡檢報告,無需人工二次整理,大幅縮短養護決策周期,加速養護方案落地實施,推動高速運維從 “被動響應” 向 “主動預防” 轉變。
多維度價值凸顯
引領行業升級,守護公眾安全
蘇交科空域智巡平臺的全面啟用,深度契合《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》要求,成功打造 “低空經濟+AI+交通養護”的深度融合樣板。其中,20個AI專項模型具備全國高速路網復用能力,可進一步完善智慧交通產業鏈,為全國公路數字化轉型提供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實踐方案。同時,系統通過無人機替代人工巡檢模式,重點覆蓋橋梁底部、山區邊坡等高危區域,從源頭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,為公眾出行安全筑起 “智慧防護屏障”。未來,杭千高速與江蘇科運智慧將持續優化“無人機+AI”運維技術體系,探索更多智慧養護應用場景,為我國公路交通事業數字化、智能化升級貢獻更多力量。